他在23年前“捡”来一个商标,竟每年带来两亿收益!【中联智产】
吸管,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产品。大家觉得类似于塑料吸管这样的典型“低、小、散、弱”传统边缘产品,值得做品牌吗?
小编相信,哪怕时至今日,依旧还有许多人认为吸管这样的产品,并不值得做品牌。但“双童”却把大家都认为不值得去做的这样一种产品做到了全球行业领先,做到了产业链顶端,到底是有什么力量在支撑呢?——商标。
偶然“捡”来的商标
楼仲平是公认的“吸管大王,卖了27年吸管,现在每年光卖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亿元。这一切,都源于他23年前无意中“捡”来的一个商标。
1994年3月,楼仲平花5万元买下了一套旧的半自动吸管生产线,利用自己手里积累的客户资源,开始自己生产销售吸管。楼仲平的工厂发展迅速,很多义乌商人也跟风办厂,吸管厂数量暴增十几倍。
当时所有吸管厂家都没有正式的品牌和商标,更没有品牌意识和观念,但却不约而同地都在用着一种印着一男一女两个儿童头像的包装。楼仲平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。
1995年8月,他拿着这种包装,跑到义乌市工商局咨询,包装上的小孩图案到底算不算商标?有没有人注册?得到的回答是,“这个肯定是商标,肯定有人注册了。”
楼仲平不死心,花了300元查询费,强烈要求在商标系统里查询一下,到底有没有被注册。查询结果是,真的没有人注册。于是楼仲平立刻揣着2000元钱跑去注册,文字名称定为“双童”。1996年8月,“双童”商标申请通过,97年底正式下发证书,成为整个义乌的第17个商标。
楼仲平紧接着在地方大报上发表知识产权声明,要求同行企业立即停止使用。效果不明显,楼仲平就逐个走访。最终,同行放弃使用“双童”。不过很快,义乌又跟风冒出了20多个吸管品牌。
小吸管中也藏着知识产权
刚申请了“双童”商标的那几年,楼仲平也无数次为选择这个行当而懊恼,因为这个产品低、小、散,难以为人关注,在餐桌上都是白送他人使用的,很难挣到钱,根本不值得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经营。
但2000年的一次日本之行,彻底改变了楼仲平对吸管的认知,也促使他转变发展思路,他意识到要想改变吸管行业利润微薄的现象,就得创新,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。
于是,楼仲平在吸管外观、功能都进行了大量的尝试,目前,“双童”吸管有300多种,动物造型的卡通吸管、内嵌风轮会不停旋转的风车吸管、生肖吸管、帮助老人和病人吸饮不会回流的省力吸管、小鸟吸管、party吸管....
"我们的思路是情趣化、功能化、娱乐化。”楼仲平说。情侣吸管就是一个情趣化的设计。让年轻的情侣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享受情趣。每支卖到七八元钱儿童吃药的吸管是功能化的创新,还有用力一吹就可以变成一个风笛的吸管是娱乐化的杰作。“哈哈吸管”就是那种给儿童吃药的专用吸管,吸管中部有个圆形的“球体溶解腔”,可以在里面装入固体或液体药物,这样在喝饮料的过程中可轻松解决孩子吃药难题。
“双童”最有代表性的一款产品,是长长的吸管上方有一颗粉红色的“心”,“心”的两边弧上各有一个小吸管,心形腔体里则装有一个小小的水流止回阀和过滤装置,这样的“爱心吸管”在婚宴等场合中非常应景,零售价每根高达8元左右,而市面上普通吸管一根才几厘钱。
楼仲平曾说“仅这一个小小的水流止回阀,我们就拥有4项自主知识产权,有效解决了液体回流问题,还避免交叉感染。”
年收益将近两亿
目前,“双童”吸管不仅年收益将近两亿,已被认定为驰名商标。
2016年7月,瑞士日内瓦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向全球162个成员国发布了《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》ISO国际标准,这一标准正是由双童主导制定的,“双童”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行业游戏规则的制订者。
当今社会,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热潮比任何时候都要汹涌,市场竞争日趋同质化,一个企业的产品、技术、渠道、服务以及流程等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模仿,“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东西等于一无所有”,很难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。但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一个卓越品牌,品牌是独一无二的,竞争对手拿不走,学不来。
所以说,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,是企业克敌制胜的“杀手锏”!一枚小小的商标,承载着一个企业和品牌的价值,与企业的知名度、信誉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。因此,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,就应该拥有自己的品牌、拥有自己的商标,使其发挥其巨大的潜能推动整个企业的稳步前行!
为了方便您及时获取最新商标注册信息,请您关注并收藏中联智产!
累计代理量
城市布局
团队实力
服务用户数